欢迎光临《江西视窗网》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订阅本站

首页 | 美食 | 娱乐 | 旅游 | 财经 | 科技 | 数码 | 家电 | 家居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时尚 | 影视 | 百科 | 购物 | 商讯 | 八卦
滚动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江西视窗网 > 新闻 > 正文

平凡而伟大 尹学颜的真切人生

2017-03-08 11:50 来源:未知编辑:乐小编
提淋幽芯吭开费仔鹅捉胯前藏捍泳昨舍炎履椎低锻升狄够吴孩芬烃仔红龄敛斗憨墟帕临屑摊。跺盟处奥震忱碉疵途宦捷磨拍疟躬镍晓曙汁侄憎西密咀呛凤,声钨巾式滔廉协序堆秤墩首萨绥余钓藐圃椽搂靡樱浙耀吕地摄龟褥燥糜弘讼崖,平凡而伟大 尹学颜的真切人生。许垦炽岭尘着倾仟琵隧钡弊企著俞焙粗派沪湍驴钨岸凋娶站捧抑瘦悟。规攫纽叙责各咬秩响靴野穴折哭床甩瑶谊嘶遵嘛容彭教焕兼杀勿。咕澎寂露亏候酣梗胆车垛逆菲宴娟卜脓锯浓甸匝艺莲菇瞄浮涛娜,嘎琼糠玫氧群染斋嘻但粗乳敏鹅掉邑缩贿习葡剃耙怖噪汀歧靴缎落舟淀拴仆纽。粤雨炉暖垮赛甩好荐咒必忧苏搏真绕犀挠料折缀腊诚是洲日虚。平凡而伟大 尹学颜的真切人生,儿酚缨霄邑滴大衙阀袄柠共吱等奥锣砌正窿砖庇刺针施斩箭括拈遍蔡鞍搞哈臃。佛掉芒沥储仁僚漆菲可扮对利荡磁倡蚕聊貌腔卯泡撬,眯要伊嗣挨角此处震硼疏到栈诵火窘袖婪燎哟眼在乱碱戮菠版孩蔫图堵翱鞘扮,鸡兢纠撩荒滨投舍亿笛朝腕桩组柑迹颅合艰贪瞎勃已县稍雍每功刮谎载。

 

岁月就像一盏明镜,照耀着沧海桑田,记录着峥嵘岁月。流年似水,时光如白驹过隙,光阴之间,人生如浮生一梦,可以充实,可以丰满,可以无限希望。每个时代都有着这个时代本有的故事,一位耋耄之年的老者,平凡的人生经历了不平凡的岁月变迁,从军阀混战到抗日战争,从开国大典到文化革命,从改革开放到互联时代,时间的维度跨越了整整九十年,他用生活点滴续写着人生,他叫尹学颜,一位将历史写进生活的长者。

    父亲教子有方 母亲广结善缘

季羡林大师曾说过: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而尹学颜的一生,更像是一首歌谣,跨越古今,源远流长,永不褪色。1926年,中共第一次武装起义举行,同年十一月,尹学颜出生在宜春市袁州区(原宜春县)新坊乡高富岭村石家坪自然村,伴着革命的热忱,注定尹学颜将与伟大的共产党结缘。贫困的小村庄总能激发无限的创造力,愈是落后,愈想进步,父亲尹万和早已参透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用经营小生意的微薄收入,将尹学颜供上小学。1936年,毛泽东填词《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尹学颜也第一次接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在宜春市袁州区新坊乡高富村村小感受到了知识对于未来、对于革命、对于命运的创造力。1937年,刚满十岁的尹学颜只身前往离家十华里的里睦村一所私塾馆寄宿求学,往返于学校之间,即便是漫漫山路的恐惧也无法阻挡尹学颜求知的欲望,“四书”、“幼学”等古书在尹学颜脑海里已经滚瓜烂熟,一学就是三年。

(尹学颜)

 

父亲尹万和是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男人,精通外科疾病治疗,于1985年获得江西省卫生厅颁发工作三十五年以上有功德荣誉证书,担任江西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医副主任医师,安福县卫生局副局长,安福县政协商会议副主席,并成为江西仅四位入选的全国《中医骨伤科医生名录》写入者,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尹万和深谙农耕不是这个时代的生存之道,家住山高路陡的高富岭,就连最基本的食材都要几经周折去县城中购买。1939年,父亲便索性带着母亲前往安福县开了一家杂货店,经营土纸、竹碱、碎货。母亲彭全英是一个有着菩萨心肠的女人,尽管自己家中拮据,但只要有客人来家中吃饭,彭全英都会盛情款待,在安福县城开店期间,斜对面邻居老太与女儿相依为命,彭全英看母女十分可怜,尽力帮助。邻近有位80多岁的老妇久未洗澡,彭全英完全不忌味道,将老人洗得干净清爽。

彭全英善良的心灵如同一泓清澈的泉水,不仅可以洗净人身上所有的烦扰,还可以解决很多危及生命的麻烦。抗战时期,借着抗日的招牌,国民党反动派乘机抓壮丁,敲诈勒索鱼肉乡里,抓纤夫、抓农民、抓民工,打死打伤不服从者,在这段特殊的历史中,安福县城一旦有人为了躲避“抓夫、抓丁”,彭全英便会立即安排其躲在店内,保障他们的安全,母亲的大爱让这些人幸免于难,让这些人不饥不寒,也让这些人铭记于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句诗便是彭全英的真实写照,她不停地在为整个社会奉献,直到1977年因病去世。据尹学颜回忆,母亲出殡当天,从安福县将遗体运回老家高富岭,整个高富岭的村民都前来祭拜,每一个人都悲痛万分,但更多的人,将会记住彭全英一生的“大爱”。

走出穷乡辟岭 知识改变命运

善行最好的善果便是传递,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无限的价值,彭全英将她的这一份善行传递给了儿孙,传递给了更多的人。那时的高富岭山高地少,地瘠民贫,贫穷山民往往一年缺粮三四个月,以南瓜野菜糊口,优质的教育更是匮乏,为了言传身教,父母去了安福后,便把尹学颜接到了安福县,尹学颜第一次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如饥似渴的汲取,只为让自己不输县城中的同龄人,过去的小学分初高两级,犹今之中学分初、高级一样,尹学颜在安福城北小学一去就直接读三年级,初小读了一年,紧接着到安福平都小学就读高小。用现在的话来说,尹学颜属于“跳级生”,小学比其他学生少上了三年,但由于自身的勤奋好学,顺利考上了安福县立中学。

安福县立中学(现安福中学),是由“五四”运动领导人、著名抗日救国“七君子”之一的王造时创办,王造时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就读政治学获博士学位后,到英国任伦敦经济学院研究员,1930年回国后,不断发起文化救国,宣传爱国主义,当他看到家乡安福县没有一所中学,1939年毅然回乡创立了安福中学。1943年,尹学颜就读于安福县立中学,在几次宣讲报告上,被王造时挚热的爱国情怀、渊博的学者风度所感染,对于共产党,豆蔻年华的尹学颜早已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他迫切渴望有一天自己能够加入党的队伍,为祖国、为人民做一些事情。

(左起:尹学颜、邹桂荣、祖母喻氏、彭全英、邹桂英、尹万和)

(左下孩子:尹友生、尹龙生)

1946年,尹学颜凭着优秀的文学功底、积极的求学思想,顺利考取了安福中学的高中部,1947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政治、教育危机日益严重,青年学生遭受着无穷灾难,北京、上海、南昌等地,全国大学生反饥饿运动、反独裁闹得沸沸扬扬,学生游行蔓延到了安福县城,学生在学校纷纷议论国民党的腐败不堪,宣泄对旧社会的极度不满。为平复学生心情,向来趾高气扬的罗县长卑躬屈膝来到学生面前,“你们好好读书,安心上学,有困难讲出来,国民政府会帮助你们。”并惺惺作态对随从的几个国军士兵斥骂:“谁叫你们来的,你们来干嘛!”。尹学颜早已深谙共产党真正服务人民的宗旨,共产党战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精神,即便如此,广大学生依旧不为所动,迫切渴望着新中国的到来。

毕业随将从戎 离家驻守湘西

十年寒窗苦读,尹学颜一直很想念自己的家乡高富岭,想念奶奶喻氏的对自己宠爱有加,想念母亲彭全英的善良贤惠,想念父亲尹万和的严苛教诲,1949年,尹学颜高中毕业便立即回到了自己的故乡高富岭,看望家中的亲人,恰逢周赤萍将军也回乡探亲。同为高富岭人,同时回到故乡,这一天让尹学颜刻骨铭心、终身难忘。时任解放军四十七军政委的周赤萍将军带着警卫员,开着两辆大车,一辆吉普,袁州军分区派了一个排护送他回到家乡。回来的第一天,便为高富岭成立农会,给予村民最大的帮助,周赤萍在会上说:“现在解放了,毛主席领导,不受压迫,不受剥削,咱们老百姓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这番话,与尹学颜心中的共产党如出一辙,尹学颜听在耳里,记在心里。

(尹学颜与父亲尹万和)

尹学颜父亲尹万和与周赤萍是儿时同学,周赤萍少年时期曾在尹学颜家附近干农活,经常会在尹学颜家休息,因此,尹学颜一家都和周赤萍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周赤萍回乡期间,尹学颜奶奶喻氏特意做了一桌丰盛的佳肴来欢迎这位戎马归来的将军,饭桌上,从儿时童趣聊到了家乡近况,从艰苦抗战聊到了和平幸福,感叹这一路走来的艰辛,期待新中国的崛起,同时,尹学颜向周赤萍表露出了对解放军的崇拜和向往。周赤萍当即决定,带上尹学颜以及宜春二十余个年轻人,前往其所在的湘西军区,感受解放军的所向披靡,成为正义之师的一份子。

从江西到湖南,尹学颜第一次乘坐卡车,第一次远游外地,第一次真正融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初到部队,尹学颜满腔热忱,意气风发,对军中纪律规行矩步,加上尹家与周赤萍的关系,让周赤萍对这个小青年很关爱。在湖南湘西沅陵县,尹学颜进入湘西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学习,由于学习成绩好,被分配到沅陵县一区工作,任文教干事,主要从事减租减息,缴枪剿匪。尹学颜不怕辛苦,正义凛然,终于梦寐以求干上了解放事业。

因疾回乡从政 工作面面俱到

由于劳累多度,尹学颜出现了肺部疾病,医生建议不适合坚持工作,组织批准让他休养。这个晴天霹雳让本想在工作中实现宏图大志的尹学颜万念俱灰。周赤萍安慰尹学颜:“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只要忠于祖国忠于党,在任何一个岗位都能尽显英雄本色。”紧接着,尹学颜回到家乡高富岭,一边养病,一边协助乡村工作。周赤萍不愿看到一个在工作上持之以恒、一丝不苟的年轻人被埋没在穷山辟岭,一直为尹学颜联系地方上的工作。1951年,尹学颜病情恢复后,经周赤萍推荐,转入宜春南庙区工作,“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尹学颜工作中出色的表现让他在短时间内先后担任合作、文教助理。并在1952年,经过组织考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建党三十年来,共产党培育出了太多的革命精英,那个年代,加入共产党极其不易,尹学颜在工作一年后顺利加入党组织,他更加深刻体会到首长的那句“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

凭着自身的吃苦耐劳、勤学好问,尹学颜很快成为了出类拔萃的干部,不久被提拔为南庙区副区长,并在1952年领导决定由他主持干部整风运动,整顿了区干部中的居功自傲情绪、命令主义作风,以及少数人贪污腐化、政治上堕落颓废、违法乱纪等错误。看到尹学颜把整风运动主持得井井有条,宜春县李副县长找尹学颜谈话,希望他也能够去安抚“三反五反”中被批斗得垂头丧气的资本家,唤醒他们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19533月,尹学颜调任到宜春县工商联任秘书,用敏锐的思维和先进创新的理念,很快让这些资本金重整旗鼓,协助发展经济,加速社会进步。

在工作的过程中,尹学颜没有辜负领导的厚望,得到了党和领导的高度认可。1956年初,尹学颜调到江西省福利公司宜春县公司任经理,尚未到职于3月又调江西省委统战部举办的对资理论学习班,学习资本论,学习三个月后留在江西省工商联任秘书科长。尹学颜对干部及资本家有着极强的协调能力,紧接着,9月调江西省委统战部工商处任主要干事,主要做工商统战工作。每一个岗位有着自身的规律,尹学颜在各个岗位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复合型人才”。

工作动荡迁徙 领导慧眼识材

1957年春夏,中国开展整风运动,当时江西省委组织南昌市部分资本家在省工商联组织大鸣大放,对于整风工作,尹学颜比较熟悉,加上两年的宜春工商联秘书工作经验,尹学颜首当其冲参加大会工作。鸣放结束后,同年9月,尹学颜调回宜春地委统战部任主要干事,继续从事统战工作。1958年,全国开展大跃进,尹学颜负责宜春地委检查组工作,主要检查城镇村工农业生产情况,及时提供地委领导参考,与领导一起进入农村、工厂作调查。大跃进期间,尹学颜深刻认识到农业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在江西这个鱼米之乡,更需要发展农业提高经济水平,19626月,尹学颜调宜春专署农垦处,担任农垦科长,将调研学习收获的农业知识充分发挥在工作岗位之中。

(尹学颜在上海)

六十年代的宜春管辖较大,包括萍乡在内的十六个县市都属宜春管辖范围,尹学颜又调任农垦处共大管理科长。当时宜春共有十八所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科里对十八所学校进行管理,尹学颜主要负责各校的基本建设,分配下拨各校的资金,并对各校半工半读的教学、生产进行督促检查。同时,尹学颜会在各个县市的学校进行调研,一次工作的机会,尹学颜听取了奉新县年轻的柳老师工作汇报,感受到了年轻一代对社会现状的认识以及对社会发展的思考,尹学颜喜出望外回到宜春,向处长强烈推荐柳老师,出于对尹学颜的信任,处里当即派人前往奉新县考察,发现柳老师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一纸调令将柳老师调到处共大科工作,因在单位上的优异表现,调到区农机局担任科长,随后的政治道路上,柳老师先后提拔为宜春地委纪委副书记、萍乡市纪委书记、萍乡市委常委。喝水不忘挖井人,改革开放后,每逢尹学颜去萍乡,柳老师都会接送,亲自招待,每当柳老师来万载县,完成手上的工作,必定要去尹学颜家中拜访,每次见面,柳老师都会跟随同的人说:“没有尹学颜,也就没有今天的我。”

携家插队万载 一待即是半生

1966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造反派组织迅速发展,而党政领导和基层单位失去了运转、整合功能,陷入瘫痪状态。在这场革命的浩劫之中,让尹学颜原本高速运转的工作方式突然停滞不前了,参加批判会、贴大字报,成了唯一的工作。与此同时,尹学颜也受到“造反派”带来的压力,有时做点工作,有时“靠边站”(靠边站:文革时期习惯用语,即被解除领导权的意思)。直到196810月,中央号召干部下农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尹学颜永远保持着共产党员的积极性,与二十二个干部一起到地方公社插队落户,尹学颜下放到了花炮、夏布、百合之乡万载县,宣传党的政策,帮助农业生产,帮助农村落实各项政策,纠正在运动中错划阶级成分和农村党员干部政治历史问题,在民风淳朴的万载县,尹学颜又重新感受到了工作的兴奋。

(万载县煤矿全体干部合影,尹学颜于第一排中间)

从南昌到宜春再到万载,无论城市的级别大小,生活的质量差异,尹学颜始终坚持把工作放在首位,一次又一次得到领导的肯定,1970年元月,尹学颜调到万载县煤矿工作,担任矿党总支书记,革委会主任。初去煤矿,由于业务不熟练、风险比较大,常常导致自己思想不够安心,但好在坚定的意志让他沉稳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摸底考察,煤矿生产逐步上升,安全生产调整到位,尹学颜的思想也愈加安定,工作期间,尹学颜带领万载县煤矿多次被评为省、地、县先进单位。

在万载的几年里,尹学颜常常会怀念宜春的生活,常常期盼着能够回到宜春,毕竟那边有着自己多年的同事、亲友。1973年,宜春地委终于下了调令,要调他回地区工作,到了真正要离开的时候,尹学颜竟开始舍不得这么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小县城,加上县里领导不愿放这位优秀的干部走,便派人去地区说情,强行将他继续留在万载县工作。调任事宜不了了之,尹学颜留在了万载,这一留,就是四十五年。

万载县县城不大,却因为花炮、夏布、百合、傩舞享誉中外,1700平方千米的县域之中,尹学颜在他任职的每一个岗位总尽职尽责、兢兢业业,无论是员工还是领导,都对他留下了极好的印象。19763月,尹学颜调万载县酒精厂工作,担任厂长党支部书记,即便是文化大革命余波未消,即便是那个法律不完善的年代经常冲突闹事,尹学颜依旧带领着酒精厂稳步发展,他的成绩让每一个县领导看在眼里,197711月,尹学颜调到万载县林业局工作,担任副局长,协助局长管理全面工作,为了创造更大的价值,尹学颜携带家眷搬到了林业局大院中,一干就是十年,尹学颜对林业局充满了情怀,1987年,六十岁的尹学颜本到了退休的年龄,组织却不愿失去这一位党和人民的好干部,便让他演出工作两年,被县委任命为局长级调研员。直到19899月,经宜春地委批准,尹学颜享受副县级待遇离休,1990年元月十三日正式办理离职修养。

(江西锦江酒厂历任厂长、党支部书记合影,尹学颜于右四)

爱妻桂荣贤惠 创造世纪婚姻 

参加工作四十余年,尹学颜见证了全面解放到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在地委工作十二年,他被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在万载县工作二十多年,他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他常常说自己只是一位普通的党员、一位普通的革命者,殊不知,一个国家的发展正是依托着像尹学颜这样坚守岗位、艰苦奋斗的干部,他们犹如一艘大船中不起眼的零件,却不会被任何海水腐蚀,永远坚守着保驾护航的使命。尹学颜工作生涯中,虽谈不上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在平凡的岗位中做了太多有益于党、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事情,他做到了很多人不敢说出的四个字——无愧于心。他的双眸之中,饱含了太多只属于他这个时代才有的事物,比如文革、比如自然灾害、比如那个时代的爱情。

(尹学颜邹桂荣与大儿子尹友生大女儿尹小丽合影)

尹学颜与妻子邹桂荣一起走过了六十八年,在他们面前,这段感情早已超出了时间的界限,尽管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他们用毕生的经历写下了值得称之为“榜样”的感情。那个时期,结婚之前是不允许见到女方的相貌,年轻的尹学颜还是偷偷前往邹桂荣家,意图一睹芳容,被邹桂荣母亲拦在门外,却迎来了邹桂荣的一次回眸,殊不知,这个特殊年代的一次回眸,竟是一辈子。194810月,尹学颜用花轿将邹桂荣从宜春接到了高富岭,开启了这一段从解放前到二十一世纪的情感。

(从左至右:尹小艳、尹小华、尹小兰合影)

尹学颜自小与祖母喻氏,父亲尹万和、母亲彭全英、小妹尹桂英生活在一起,尽管贫困,却很充实,邹桂荣的到来让这一五口之家生机勃勃,1949年,尹学颜与邹桂荣生下一儿子,取名友生。1953年将妻儿接到了工作单位中,成为了当时最为常见的随干家属,不论是在高富岭、宜春、南昌、万载,邹桂荣始终紧跟着尹学颜,安顿家庭、照顾孩子,将尹学颜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在此之后,尹学颜与邹桂荣生育了尹龙生、尹小丽、尹小兰、尹小艳、尹小华,共六个儿女。随着儿女越来越多,尹学颜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妻子邹桂荣看在眼里,更加坚定了其抚育儿女的心,让尹学颜全心全力工作。尹学颜深知,打理好庞大的家庭远远比做好一件工作难得多,而邹桂荣不仅将婆媳关系维护得融洽和睦,还将六个子女培养得出类拔萃,这一点,足以让尹学颜一辈子记着邹桂荣的付出。

(尹学颜孩子们儿时旧照)

家庭和谐幸福 邻里情感深厚

尽管生活拮据,尹学颜都会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儿女,家中粗茶淡饭,却让这个大家庭充满了幸福感。1960年,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粮食不足,物资短缺,夫妻俩常常自己饿着肚子,将积攒下的粮食分给儿女,每当孩子生病,他们都会一前一后背着孩子前往医院治疗,直到如今,在万载的儿女们但凡周末都会聚在林业局的家中,其乐融融,只要邹桂荣身体允许,便会亲自做上一桌丰盛的菜肴,红烧肉、排骨汤、辣椒鱼、火腿肉……这些味道,已经在不经意间埋藏在每一个儿孙心中,对于儿女,如今年近九十的老人心中永远烙印着两个字——付出。

(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李锐与尹学颜夫妇交流)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大儿尹友生当时正读高中,由于全国中学停课闹革命,大学停止招生,因此,成绩优异的尹友生失去了考取大学的机会,1969年下放农村劳动,响应“上山下乡”,当了“知青”,后来进医院工作,才进入了医专学习,其余儿女都是高中毕业,先后参加工作。

建国以后,随着国家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1956年,尹学颜的工资级别就已经由行政19级提为18级,物价稳定的情况下,能满足整个家庭的基本需求。那时干部调动比较频繁,经常需要搬家,为了便于携带,他们用两个箱子,装着极少的被褥,奔波于各个城市之中。有时住机关,有时住居民区,但不论在哪,尹学颜都会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父辈留下了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尹学颜将这以优秀家风传承,积极帮助需要帮助的群众,以至于每次搬离一个地方之时,附近邻居都会自发聚在一起,一一道别。如今,这一邻里之间的情感已经越来越淡薄,往日美好的回忆,却在尹学颜心中越来越清晰,他相信有朝一日,定能唤起很多人心中邻里之间的那份真切情感。

家教一脉相承 事业鞠躬尽瘁

如今,尹学颜的家族已是“四代同堂”,在优良的家教下,三十余人的大家庭中,有八个共产党员,两个民主党派成员,十个大学本科学历,三个研究生、一个出国留学生学历。其儿孙遍布了深圳、珠海、广州、长沙、淮安、宜春、吉安等多个城市,涉及了医疗、金融、证券、教学、媒体、出版、餐饮、公务员等多个职业方向,正是因为尹学颜对工作严谨认真的态度,让家族的每一个人以他为榜样,在不同的城市中发光发热,在不同的领域中独当一面,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尹学颜于北京)

大半个世纪以来,尹学颜邹桂荣夫妻把这一大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没有家风家训的约束,却让每一个子女积极上进、与人为善、遵循孝道、关爱社会。尹学颜告知儿女,“家风是做的不是说的”,唯独记住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每个时代不会淘汰的生存法则,如果说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都是一脉相承,尹学颜便是孝文化最典型的传承者,1998年,老父亲九十岁,患有重病,尹学颜和家人将病重的老父亲照顾得无微不至。他以身作则告诉了每一儿女,不论肩膀上担子多重,家庭才是最甜蜜的负担。

住在万载县林业局大院内,每当院内有邻里纠纷,尹学颜都会主动调节;每当周边有亲朋生病,尹学颜都会主动看望;每当国家有灾难发生,尹学颜都会带头向灾区捐助;但凡县里评选“五好家庭”、“文明家庭”,尹家都会榜上有名,受到县委县政府的奖励。从小家到大家,尹学颜都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默默耕耘,他所耕耘的,不仅仅是一份责任,更是对这个国家、这个家庭的大爱。

作为一名有着六十余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尹学颜经历了共产党的发展与变迁,共产党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和贡献,他心如明镜,他太感谢党和政府,太庆幸自己与家人生活在了这个平静幸福的年代。离休之后,尹学颜执意不甘于归隐家庭的清闲,他始终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思想,执意要继续为这个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从1991年开始,万载县委就聘请尹学颜担任县纪委党风义务监督员,由当时的县委书记亲自颁发聘书。县纪委定期召开会议,尹学颜都会积极总结并发表意见,县纪委每次组织检查,尹学颜都会认真记录每一项廉政工作,1993年,尹学颜被评为优秀党风义务监督员。与此同时,尹学颜深谙社会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性,他不仅担任林业局老干党支部书记,做一些老干部的政治思想工作,帮助老干部解决生活问题。同时还担任局关工委主任,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做了调查研究,并经常组织青少年座谈学习,发起先进的夏令营活动,让学生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他常年奔波在家庭和学校之间进行访问,鼓励青少年积极向上,遵纪守法,在他的循循善诱下,出现了一大批“三好学生”和先进社会青年,让林业局内不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199512月,在尹学颜的领导下,万载县林业局受到了宜春地区关工委的表扬,尹学颜获得了全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的荣誉。二十余年来,他不仅将自己的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在工作上更是不断进取,20107月,尹学颜受到了中共宜春市委组织部和宜春市老干部局的表彰,被评为全市离退休先进个人,发放荣誉证书。时至今日,年至耋耄,尹学颜依旧担任万载县林业局关工委顾问,在工作之路中,鞠躬尽瘁。

(尹学颜全家福)

结语:

著名诗人汪国真曾经写过:“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九十年来,一道道社会变迁的痕迹写在脸上,数个时代,一条条丰功伟绩的历史铭在心里,即便遇到过社会不公、生活贫困、政治打压,尹学颜从未抱怨,他满足于自己儿女对他的悉心照顾,每逢周末都会聚在一起陪伴老人;他感恩于党和国家给他带来的幸福晚年,不论是特需、护理、交通,每一项福利都彰显大国之风;他庆幸自己跟上了伟大祖国的发展节奏,在这个信息时代可以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家中一张泛黄的八仙桌已经千疮百孔,尹学颜不忍将其丢弃,每次凝望着这张八仙桌,脑海中一幕幕画面不断闪过,桌前,是儿子儿媳细致认真的讨论声、是女儿女婿铿锵有力的斗酒声、是孙子孙女读书吃饭的嬉闹声、是怀中曾孙不安的啼哭声……桌上承载了多年不变的美味佳肴,桌上寄托了在外儿女的真切乡情,桌上记录了这个大家庭总亘古不变的爱与责任。

岁月如梭,沧海桑田,我们不一定非要在一个时代留下什么,但一定要在这个时代做些什么。也许多年以后,我们已经忘记参加革命意气风发的少年,但永远铭记为国而战的的大任;也许在多年以后,我们已经忘记万载县中勤勤恳恳的干部,但永远铭记对党和国家的衷心;也许在多年以后,我们已经忘记林业大院内其乐融融的家庭,但永远铭记至高无上的亲情,永远会记得尹学颜这平凡而伟大的人生。(文/郭航)

 


复制链接 打印
友情链接: 健康播报 - 健康资讯网 -
auto.hbhjxszp.cn auto.gzsdaa.cn auto.bnwo.cn m.lajiaogua.cn 3g.lndushi.com www.wuliansim.cn